“屋头废书烂报纸,可以收来卖哟!农药瓶瓶莫乱丢,一样能卖钱。” 7月11日上午,陶家镇“收货郎”胡文娟穿上绿白相间绿马甲,顶着烈日走街串巷吆喝起来,宣传垃圾分类,引导居民自行在家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分离,可回收垃圾上门折现回收。
据悉,陶家镇投资45万元打造陶家“收货郎”特色队伍,采用定人、定车、定时、定点、定路线“五定”原则以及打造“收货郎”名片、形成“常态化”管理、根植“垃圾分类”理念、加大“宣传指导”联动、实行“激励考核”机制、深挖“领头羊”内涵六举措为文明城区创建注入新活力。
“垃圾分类政策好,废品也能变成宝。”“蓝色大桶可回收,红桶垃圾最有害。绿色大桶装剩菜,变成肥料来灌溉……”这是在陶家镇的街头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口号,营造了陶家镇人人动手分类垃圾的文明氛围。
“这个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好,能变钱的专人上门回收,不能变钱的送到路边的垃圾收集点。又可以换钱又可以换积分,积分又能兑礼品。”当天上午10点,陶怡路社区居民谢宝国像往常一样打扫卫生,听到收货郎的吆喝声,他赶紧整理垃圾桶里的物品,招呼人进门收货。一堆纸壳,一共卖了3块钱,谢宝国心头很满足。
据了解,陶家镇创建的特色陶家“收货郎“队伍不仅解决了人们居住环境的垃圾问题,还引导广大村民识别生活垃圾种类,弄清楚“为什么要分类”“如何分类”等关键问题,逐步养成主动分类习惯。
“把瓜皮、菜叶、剩饭、剩菜可以腐烂的垃圾都倒进沤肥池,其它的垃圾扔进垃圾桶,这样分类好处多。”在文峰村,村民刘彩霞已经习惯了这样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,因为环境变好了,沤肥池还能产生有机肥,用来种菜好得很。
同时,像胡文娟这样的“收货郎”还挨家挨户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、推广垃圾分类积分卡,并现场指导群众正确进行分类投放,极大提高了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,让老百姓变废为宝的同时,人居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,为该镇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