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/
当前位置:首页 > 九龙坡区文明实践所 > 二郎街道 > 新闻 > 正文

从“40后”到“90后” 不同的年龄 相同的坚守

发布日期:2022-12-12 10:08
疫情笼罩之下,我们身处的这座城市并未沉寂。因为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是奋勇向前的抗疫志愿者,他们年龄不同,身份不同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他们选择坚守岗位战“疫情”,夜以继日守“疫线”,用一颗颗滚烫的心去勇敢、去奉献、去希望。

图片

90后:尽微薄之力 不负青春不留遗憾
廖雨欣是今年刚分配到二郎街道的“90后”西部志愿者,疫情发生之初,她因时空交集被暂时封控在家中。看着同事们都日夜奋战在一线,她坐立难安。“在家也不能闲着,即使能做的有限,我也要和大家战斗在一起。”
后来,封控在家的廖雨欣主动承担起了流调的工作,不管白天黑夜,即使数据量再大,她都能圆满完成任务。封控解除后,去往单位的交通运营已停摆,为了能尽快投入一线,她背上了简单的行囊,拿着单位开的工作证明,花了两个小时从大渡口区进入了九龙坡区,终于顺利和同事们汇合。
现在,她仍然奋战在“抗疫”一线,做核酸信息录入、维护秩序、扫楼登记、蹲守卡点......
她说,青春就是不要考虑做这件事会给你带来什么,而要看这件事值不值得你去做,“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微薄之力,不负青春,不留遗憾。”

图片

70后:核酸信息采集拼速度
在二郎街道科城路社区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志愿者,她少言寡语,善良朴实,日常爱帮助邻里。疫情发生后,她义无反顾站了出来,当起了一名志愿者,她叫罗亚军,是一名“70后”。而她特别的地方在于,她在录入核酸采集信息时,动作麻利,速度比年轻人还快。
罗亚军所居住的恒基小区是科城路社区第一个被封控的小区,小区人口接近5000人,每天采集核酸的时间大概在5个小时左右。每天早上6点,罗亚君就出门协助社区及医护人员布置摆台,随后,便开始每天最重要的志愿服务工作——居民核酸信息采集。
在日常采集信息中,平均一个信息员1分钟能采集5-7人,而罗亚军最快的时候,1分钟采集了10个人信息。为了节约时间,罗亚军在信息采集期间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,一坐就是4个小时。“我们小区人太多了,早上这么冷,我采快点,他们也能早点回去休息,特别是有些小娃娃要上网课的,更是耽误不得。”罗亚军说。

图片

40后:为人民服务不分年龄
“甘书记,你们还缺志愿者吗,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愿意为人民服务。”自二郎街道石杨二社区春风与湖小区发现阳性病例以来,小区封控楼栋数量一直在增加,防疫工作任务重、数量多、风险大,正当石杨二社区党委书记甘国栋焦头烂额的时候,接到了居民潘秀云打来的电话。
“40后”的潘秀云今年已经73岁了,她热心公益,经常参加志愿服务,去年还荣获了五星志愿者的称号。从11月2日起,潘秀云每天早上6点便开始协助社区做好春风与湖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,到了交班时间仍坚持在岗,工作人员劝她去休息,她却总说自己身体好,还能坚持一会儿。在自己所住楼栋被封控后,潘秀云为了坚守在岗位上,还暂时住进了朋友家,只为能继续开展志愿服务工作。
谈到自己这些天所做的工作,潘秀云笑着说:“为人民服务不分年龄,既然加入了志愿者队伍,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。希望疫情尽快过去,大家都健健康康的。”
在这个特殊时期,像他们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,从“40后”到“90后”,他们在战“疫”攻坚战中逆行而上,积极作为。在他们的守护下,社区疫情防控这道屏障更加的坚固,他们的默默奉献坚定了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决心。